【犀乡溪语/黄孟祚专栏】在陆克文上台之前,澳洲政府与前美国总统布什政府一样,在气候变迁的问题上持恶劣态度;两国是人均排放二氧化碳最多的国家,皆不愿签署京都(减排)协约。近年来美、澳两地气候的极端化,如更加频繁的龙卷风、风暴、干旱、林火、洪涝事件,似乎在证实自然的反扑还是挺公正的。当然,全球升温造成的伤害并没有平均分配,尤其是高风险区的穷人和脆弱社群往往首当其冲。
自正月下旬(南半球的盛夏)之后的两周期间,澳洲东南部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温,墨尔本最高时达摄氏47度,而另一些地区还有更高温度的出现。高温干旱导致25处山火,席卷逾三万六千公顷的林地,造成逾两百人死亡,数以千计的人失家园。与此同时,北部省份却面对洪涝之灾。
墨尔本大学的气象学家卡罗利(David Karoly)说,“这股热气是反常的(超过摄氏43度),不过这种反常气象将在今后10至20年期间成为正常现象。”
北极夏季冰块五年内全然融化
美国西部的数据统计也显示,自1970年代以来,林火的频繁度、时间与季节的长度都显著增加;特别是1980年中期之后,林火次数剧增,为1970年的四倍,而遭受焚毁的林地却增加了六倍半。以面积来说,已从1960至1980年的50万公顷,提升到21世纪的250万至450万公顷,其中最炎热的14年皆落在1990年以后。
气象科学家提醒人民必须做好准备面对气温变化的风险,澳洲绿党参议员布朗(Bob Brown)说:“全球升温估计会使这类事件增加25%或50%。”
2008年6月,两百多名科学家与知识分子在坎培拉国立大学召开的“想像温室地球的现实生活”会议上指出,全球升温的趋势正在加速步伐,北极夏季的冰块将在五年内全然融化,这比2007年政府级气温变化小组(IPCC)所预测要提早许多。
目前科学估计,一旦地表均温升至较1970年高摄氏两度时,低洼地区将被上升海水所淹没,古气候科学家(Paleao-climate Scientist)格利逊(Andrew Glikson)指出,只要目前大气层的二氧化碳浓度由387ppm(百万份)增加到400ppm时,类似三百万年前的情况必将出现。那时的气温升高摄氏二度至三度,而海水的平面则高出2.5至12公尺。这种情境的出现,必然是一幅可怕的灾难浩劫图像。
我国已频密出现反常气候
回过头来,看我们本土砂拉越反常的雨量,在农历新年前后一多月间致使许多乡城体验前所未有水患、土崩与道路的破坏,稻田与家园的淹没,生命与财物的损失;不论是幅度、广泛性和长久度都不正常。
实际上,近年来类似的气候反常现象也频密地在我国的其他地方出现,我们可以期待在今后日子里,这一切的反常都要正规化,即使你我和当局都未具应对的方法与能力。
农历新年期间,有些居家淹水的朋友未能照常来访。今后这些低洼居民唯一的自救方式,恐怕只有弃居迁往较高的地点了;我家庆幸在今次诗巫水位最高时,距门口还有半尺的存余,可是谁能保证今后更大水患来临时,还会幸免。
上游林地已被砍光、河道淤积日盛和巴贡水坝(雨季开闸)即将启用的情况下,周期性地泡在水患中将会是我们许多人共同的前景和所须适应的”正规”生活节奏。毕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迁至高地,而更糟的气候情况正等候着大家去体验呢!
Saturday, October 10, 2009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