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October 14, 2009

綠色經營挽救經濟衰退

上世紀20年代後期,華爾街首次發生金融風暴並導致美國30年代的大蕭條時,羅斯福總統採取挽救新措施(New Deal)的重點在於製造就業機會,使失業者可以回去工作的崗位。政府大力投資建造基本設施,如高速公路、水壩和橋樑,同時進行培訓及改善工作環境與條件。在很大的程度上,這個策略至今仍被視為正確,也被許多國家奉為挽救經濟不景的圭臬,包括我國在1980年後期與1997/1998年經濟衰退時,政府在擱置一些大型發展計劃之餘,又在一定的程度上加強了基本設施,包括建造公路、機場、公務員宿舍與學校建築。


此次由美國次貸所引起的全球股災與金融危機,再度影響許多國家的經濟成長,企業界正致力探討新機會。有人認為復新經濟的領頭羊要靠新的領域,如1990年代後期所注重的資訊工藝。也有人認為必須要建立在傳統行業的基礎上。環保經濟學家則提出了綠色新措施(Green New Deal),來作為時下經濟復甦與製造工作機會的良策。

綠色工作又稱為「綠領」,乃接藍領與白領之後一個新的職業分類。實際上,自21世紀以來綠領工作已顯著增加,尤其是在可更新能源領域,據估計目前全球有230萬人直接或間接地受僱於此領域。歐洲太陽能工業聯合國與綠色國際預測到2030年時,太陽能需求將大量增加,可為630萬人提供就業機會。另一項估測則認為風力發電工業,可於2030年製造210萬份工作。

綠色行業帶來新機會

綠領空缺也必隨著全球綠色意識的提升而添增,那會涉及多個領域,包括氣候相關的工作,如設計師、分析師、專案經理,綠色消費品的生產與行銷,環保工藝與建築等等。讓許多原本為白領與藍領的技能,融入綠色議題的行業領域中。

聯合國環境署(UNEP)的執行董事史坦因納(Achim Steiner),最近發佈文告籲請各國政府給予這些新興的綠色行業,更大的支持。並稱投資在這個21世紀的新經濟策略上,不但可以製造數以百萬計的工作崗位,也會為全球經濟帶來無數的新機會。

國際勞工組織(ILO)政策總監柏塞(Stephen Pursey)同意可持續能源所創造的就業機會,必然會超過其所取代的化石燃料工業的職位。

有評論指,勞力密集的綠色工業生產力低和缺少效率,但柏塞辯護稱,這項評估忽略了綠色工業所帶來的好處,如清潔與適宜居住的環境。很明顯的,勞力密集的工業有利提升社會的公幹分配,讓更多人有工可做,並可帶來文化改變,讓社會提高環境意識。同時又可影響政府的領導能力,以及為商業、職工會、地方政府、國際組織、非政府組織帶來正面的衝擊。

推行爐灶計劃利民生

這些企業不但可挽救發達國家經濟衰退的問題,也同樣可為發展中國家與貧窮國家帶來改變的機會。例如印度還積極推行生貿爐灶計劃(Biomass Gasification)。據估計到2025年時可製造共90萬個工作機會,分別在生產、服務與工藝開拓的環節效勞。

類似的爐灶計劃也可在我國鄉區推行。目前許多砂沙內陸的居民都沒有好的爐灶設備,村民在不封閉的簡陋架構上烹煮,讓煙灰散佈整個屋子,威脅健康。就以砂州8千座長屋與鄉村來說,若能在20萬戶家庭中推行土灶(Mud Store)運動的話,不但可以製造許多就業機會,也改善村民的環境衛生及節省薪柴燃料;同時還可減少砍伐樹木,為環境保護做出貢獻。

太陽爐灶和熱水器可在鄉區和城鎮家庭中推行,其他家庭及公共建築物的節能環保項目,也同樣製造工作機會。還有長久以來困擾我國許多地區居民的水患或污染問題,也可在此經濟不景的時期,動用納稅人的金錢和國家的儲備金,去進行修補及改善的工程,包括河道的疏通,以及樹木的裁種或堤壩的修建等。

另外,還有談論已有一段時間的公共交通系統,也具有巨大創造就業的空間與改善社會及環境利益的機會。總之,這是投資綠色企業的最佳時機,而且可讓政府、私人界及個人從中得到好處。



东方名家 22/11/2008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