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October 14, 2009

還我黑暗夜空

砂 拉越遊子經常與我分享這樣的一種感受,那就是在外地一段時期以後,返回家鄉時,儘管飛機首先著陸點並非你所居住的城鎮,你就是感覺到家了。因為機場四周的 景觀顏色和你步出機艙時所吸的第一口空氣,都是令人自在與感到熟悉和安全的。如果是夜晚的航班,飛越過些許零星燈光的漆黑犀鳥鄉地面,會為你帶來自然的寧 靜與平和,沒有大城市上空令人不舒服的刺眼射線。


燈光的確是人類社會的一項重要發明,可是過度的照明,卻形成光亮的污染。我們以為不夜城是社會文明的標誌,用聚光燈來解除黑暗的限制,以霓虹燈來張揚社會的繁榮。然而,這一切展現征服力的科技能事,也為大自然及人類自己帶來傷害。

首次感受都市夜晚的炫耀,是在30年前(1975年)的教會青年體驗考察中。我與一名菲律賓青年入住香港九龍尖沙咀的基督教青年會(YMCA)宿 舍,夜晚從香港島商業中心照射來的燈光,即便沒有閃爍(當時的機場就在城中,城市照明皆不准閃亮),但對我這個鄉村長大的甘榜男孩,還是極具震撼。只是那 洩入客房的光線卻令我睡得不安;夜間醒來,老以為黎明已至。

燈光干擾自然生物

上世紀90年代,我慶幸能夠住在詩巫郊外的單層房子,夜間可與念中學的女兒觀看天空。那分佈在黃道上空的北斗七星,獵戶座、大熊座和巨蟹座等在不同 的季節,可以肉眼來分辨。住宅區內少量的路燈沒有造成夜空的太大干擾。朦朧的景色何只羅曼蒂克,更添增夜間散步的樂趣,仰天點算星宿不單豐富人生,更重要 的是叫人深感渺小,感受到宇宙的浩瀚,而非人工的偉大。

今天,地面夜間的衛星圖像顯示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是生活在被光亮汙染的天空下,而五分之一的人再也看不見銀河了。是的,人造光亮令我們失去天空,在黑夜被征服的同時,我們的想像力也被奪走了。

小時候,大人都在告訴我們不要把燈光照向天空。孩子們雖然沒有獲得太多的解釋,但多數都會選擇聽從。今天已有越來越多的科學發現,說明以前看似迷信的說法,卻確實是有理由的。

海洋生物保育工作發現海邊,特別是旅遊勝地的燈光可使海龜迷失方向,或讓孵化的小海龜下不了海而死亡。候鳥的天然導航機能夜間受城市燈光的干擾,使這些長程遠行的飛禽在抵達目的之前,精疲力竭墜地死去。

按致命燈光覺醒運動(The Fatal Light Awareness Program,FLAP),北美每年估計逾100萬隻鳥類,特別是低飛的歌鳥,死於誤撞人工的建築。而最大的原因是城市的燈光與油田的廢氣、火焰使小鳥 失去方向感,在牠們試圖離開燈源區的返轉飛行中,疲憊至死。

人類生理也所影響

有些鳥如夜鶯在人工的燈光下會誤時歌唱,而這對它們的自然繁育會造成致命的打擊。燈光造成短時間夜晚,也會打亂許多物種的生理時鐘。有些植物要在陰影下黑暗中成長,夜間活躍的動物也一樣,不希望受到光亮的干擾(如夜間動物園,Night Safari)。

瑞士山谷的一項研究發現歐洲小馬蹄蝙蝠的數量大幅下降,原因是山間的昆蟲被貫穿山谷的街燈所吸引,使它們失去食物。另外研究也發現在街燈旁池塘中的青蛙,會因夜光而停止求偶的歌唱。

人類的生理也同樣受過度人工光亮所干擾,並導致生命的風險如患乳癌和皮膚癌。長期暴露在街燈或房燈光亮中的睡眠,可嚴重地影響一個人的健康,紊亂腦賀爾蒙分泌,甚至致使神經衰弱的病症。

然而,我們社會的特別節期慶典與宗教活動,都免不了要大放光明,聖誕期間也是如此。我想基督徒必須要瞭解上帝造光並沒有把黑暗消除。神說:「有白天有晚上是一天。」太陽與星月交互輪春,使自然的節奏得以延續。

奉勸人們,在各節日中多些自然觀賞與思考,少些喧嘩與火熱吧!


东方名家 3/1/2009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