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乡溪语/黄孟祚专栏】美国海洋气象局警告,拉尼娜(La Nina)即将接踵厄尔尼诺(El Nino)的脚步来临,太平洋赤道中间部分的海面水温将下降至较正常为低。这种现象不但会为大西洋区域美国南部引来更多的飓风,也要为太平洋西部的印尼与澳洲某地带来更多的雨水。
一名旅居东非的中国朋友曾告诉笔者说,非洲部分地区的旱灾是拉尼娜所致。当时我以为他错了,应该是厄尔尼诺才对,最近我才理解这位朋友没错。拉尼娜在亚太地区被视为是火热圣婴(南美秘鲁渔民最先于圣诞节发觉太平洋赤道部分海水升温现象,而以厄尔尼诺即西班牙语“圣婴”命名之)的爱哭妹妹,因为它使本地区的雨量增加。可是拉尼娜对大西洋的一些地区包括非洲,却会造成较正常为高的气温和更干旱的现象。
是的,我们对气候现象的了解太有限了。记得前一次拉尼娜于1998年来临时,我国人民首次获得较丰富的相关气候报道;住在低洼地区的人受劝导做好防备大水的功夫,诗巫的一个教会机构还购买一艘小船置放在办公楼前方(也许其宣传的意味多过实际,或为了警戒信徒挪亚时代的洪水。)
我家也备了好些砖块,将所有书架衣柜都垫高八吋。如果当年真的来个像最近南马柔佛州那般的水患,那样的防备就要显得太过天真与幼稚了。幸好哭妹未酿成所预期的破坏,但气象局的信誉却因而大受折扣,而我国人民防患天灾的意识也就没有建立起来。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平均是三至五年发生一次,但实际上是间隔两至七年不定。1903年以来,拉尼娜来访了15次;但自1975年以来,拉尼娜的次数只有厄尔尼诺的一半。上一次于1998年来临一直延续到2001年。
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太平洋赤道区域的海水温度相反地要比正常温度下降摄氏四度,并将厄尔尼诺的温水“驱逐”到太平洋西边的一个小范围内。海水表面降温乃因寒冷的深海水流涌向表面所致。人类社会对这些变化的原因仍无正确的理解,科学界将这圣婴哭妹交替的现象称之为“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no 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
至今科学家尚未能确定,全球升温会否会令厄尔尼诺与拉尼娜更加频密出现。实际上,近30年来妹妹的现身只是哥哥的一半,这似乎与海底潮流模式的改变有关。地球表现的暖化令两极的水棚溶化,而稀释了海水的盐含量,减低其比重,因而不会下沉造成寒冷的海底潮流。
目前相关研究尚在进行中,虽尚未能肯定地面升温与圣婴现象的关系,但有一点却是十分清楚的,那就是当两种现象重叠时,肯定会提高极端气候事件的风险。那可能是风暴与干旱同时在世界的不同角落出现,以及为社会带来更大的传染病威胁与粮食短缺的问题。
拉尼娜五月来临
我们当然都希望这些极端的事件不会在我国出现。许多时候我们这些未受天灾磨练的“乐土居民”不会相信这些问题会降临。即使是经历过了柔佛前所未体验过的水灾,我们一般上还是不会在心理上对气候灾害有所防备。
美国气象局预测拉尼娜会在五月来临。虽然没有人能说得准那“不测之风云”会以何种具体的方式呈现,不过循着过去的迹象,我们可以明显地预测本地区湿的机会必然高过干的。身为小市民的我们,所能做的似乎不多,因那不是几块砖头就能解决的事。
数周前与几个欧洲的非政府组织成员谈论全球升温的问题时,有位比利时的姐妹说,他要认真地学习狩猎的技能,万一一天缺粮时,可以捕猎青蛙和小鸟一类的小动物来维生。
你我是否也要学像挪亚在陆上建造方舟呢?说不定我们砂拉越人尚未完全失去居住树上的能力,还占有几分生存的优势呢!(注:挪亚的故事可参阅圣经创世纪第六到第九章)
Saturday, October 10, 2009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