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乡溪语/黄孟祚专栏】自从欧美国家误认生物燃料(Biofuel)可以解决交通等所需的能源短缺问题以来,那些被充作炼制乙醇及生物柴油的粮食作物市场,已在近日呈现紊乱的现象。
中国东北省份的玉米农民把产品运到老远的京区,以卖得更好的价钱。显然乙醇汽油厂商的收购已令当地的饲料和食物供应产生压力。
国际的原棕油价格自三月以来涨到历来的最高峰每公吨介于650美元与720美元(马币2243元与2484元)之间。我国的原棕油存货也随之跌至19个月以来最低点,从2月份的149万公吨。出口量增加9.6巴仙达108万公吨。这些变动立即影响我国的棕油粮食市场。一些小型工厂由于不能在产品价格统制下获取利润而停止生产,造成食用油供应短缺的事件。
生物柴油的热潮也由于原棕油价格上涨成本增高而开始消退;90家于去年年底前获得柴油生产执照的公司,目前只有5家在运作。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生物柴油的生产将因之搁置。国际市场的需求和政府的鼓励与援助津贴,更多的土地将要被开辟为棕油园址。而本地食油供应也必然会在最近的将来发生更多的变数。
四月初古巴总统卡斯特罗(Fidel Castro)着文警告生物燃料的提倡将把世界粮食短缺的问题推向更严重的地步。他指出目前有30亿人因饥饿与干渴而面对死亡的威胁. 他遣责美国总统布什的能源政策,指其力挺生质混合的汽车燃料,致使世界粮食和清洁水源的问题进一步恶化。
布什在下议院吁请加速规范与行政的改革,以容许美国在2017年取得350亿加仑(1590亿升)的生质燃料。这个数量的乙醇需要3亿2千万吨的玉米。美国在2005年的玉米总产量也只不过是2亿8千万吨。目前美国已将六份一的玉米生产用在生质燃料上,而实际上那只能提供3巴仙的交通燃料所需。这不但影响饲料供应,又因更多农地用来种植玉米,取代了其他粮食作物的生产。今天美国玉米田的占地面积已达至1944年以来的最高点,并减少了利润较低的大豆耕种面积。我国的一些财经评论认为大豆减产有利棕油业的发展,真是见仁见智!
美国农业部估计2006年全球小麦产量增加2千万吨。其中1千4百万吨被用来炼制乙醇,供美国汽车所需。这种粮食换汽油的政策必然要将人民基本主食例如面包的价格推高,使穷人付不起。再加上气候的变化,粮食作物的生产就更加不稳定和失去保障。
在欧洲的情况也相似,估计显示英国每年用掉3760万吨的石油,若要以生质混合燃料取代,则必须有2千6百万公吨的耕地来种植油籽菜(canola)来供应所需。可是目前全英可耕之地只有1千8百50万公吨。欧陆方面也必须将7成的土地来生产陆路交通所需的1成燃料。
到底驾车权和温饱(生存权)那一个比较重要呢?显然目前工业国注重是驾车权,而发展中的国家如我国正紧跟其后,我国生产棕油除要应付国内要求之外,还要出口满足其他国家的有车阶级人士的方便。油棕园的开辟造成原住民保留地被侵占的社会不义, 已备受议论。今又要将这个重要的粮油资源用来跑车,将F1的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
马来西亚的生物柴油策略有意将混和5%棕油的汽车燃料(又称为B5)推供给全国各地。同时还要对外促销,好像我们有无限大的土地可以用来耕种油棕。看来这些“聪明”的政治领袖只看到事情的一面,完全忘记了本身的局限。
一项估计指示一辆Suv's 25加仑油缸所填满的生质燃料(乙醇)热能,可喂饱一个人一年的时间。
对了,我们东方人民的主粮大米也可酿成酒精供生质燃料之用。让我们也把米饭献给汽车吧!
Saturday, October 10, 2009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