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多年前,幾乎所有從詩巫啟程的客機都是荷蘭製造的福克友誼機(Fokker Friendship Aircraft)。那時靠窗的座位是乘客的上選,方便供人觀賞地面的景色。低空的視線可清楚分辨家鄉各種建設和標誌,蜿蜒的拉讓江河道安祥地匍匐在翠綠 的濕地叢林間,帶有幾分神秘的色彩,叫人百看不厭。
到了上世紀70年代後期,由於上游伐木活動大量增加,將河流染了色,牽扯人們審美的神經,使人漸漸失去從上空俯覽的慾望。後來馬航以波音取代福克,在高空上方也看不清楚地面的景物,因此窗口的座位就不再有特別的吸引力了。
近年來在面對亞航的競爭下,馬航另設馬翅(Maswings),再以福克機為砂州內或東馬區城鎮間提供飛行服務。筆者在最近的一次詩巫與美裡間的航 行中,偶而拾起已失去的習慣,向窗口下方瞄望時,卻令我大吃一驚。大片大片的原林地貌已被整齊的油棕所取代,而剛開闢的園坵地面則有如外星藝術家的雕刻作 品,令人聯想到北美玉米田間的創作圖像,專供高空欣賞,只是前者顯得有點血腥,沒有什麼美感可言。而沿海濕地的清芭活動則冒出大量的煙霧,零星的火焰隨處 可見。
擴展破壞棲息地
近數月來好幾份國際性的刊物和報告對馬來西亞和印尼,特別是婆羅洲的油棕熱提出警戒,兩國的棕油生產佔全球的86%。《國家地理》十一月號以30頁 篇幅圖文並茂地報導,內容指出世界第三大島的生物多樣性寶庫,正隨著雨林的消失而受到威脅,這個具1億5千萬年歷史的熱帶雨林乃由至少15萬種已知植物品 種所組成並為222種哺乳動物、420種鳥類、254種爬蟲類、149種兩棲類和430種魚類,提供棲息所。鄰國印尼因近年來大量砍伐森林和焚燒濕地植被 為油棕種植鋪路,已令其在全球溫室氣體排行榜上,進階到第三名,僅次於中國與美國。
按《自然之友》十月所發佈的一份報告(Malaysian Palm Oil-Green Gold or Green Wash?),砂拉越有65萬公頃的土地分割給18家公司做為油棕種植地,其中半數為濕地。而砂拉越是目前我國開闢最多新油棕園坵的州屬,並會在今後一兩 年內將油棕園的面積擴展到100萬公頃,使全國油棕園總面積達至470萬公頃。
不錯,伐木活動干擾一些野生品種的繁衍與生存是肯定的。然而,將森林或伐過的林地轉變為商用樹(單元品種)或油棕園坵,則會令許多物種因棲息地的消 失或改變,而瀕臨滅絕的危機。西方環保組織對婆羅洲人猿數量的大幅度下降,表示擔憂。同樣的,沙巴矮象(Pygmy Elephant)的生存,也成為了國際關注的項目。這些具明星形象(Iconic)惹人憐愛又體形較大的動物,通常會被視為保育的基石品種。若它們的棲 息地獲保存下來,則其他野生品種也必得到保留。
砂拉越大學(UNIMAS)曾對古晉石隆門的一個油棕園與其郊鄰的森林邊緣地,展開一項鳥類及小型哺乳動物的物種調查,結果發現前者的物種類別遠較 後者為低。園坵中一些齧齒動物(鼠類)種群數量卻明顯地較林緣為多。但那些都是破壞油棕果的害獸。從生物多樣性的角度來看,單一個別種群數目的暴增,對保 持多樣性是無益的。
單元種植物種消失
美裡蘭卑國家公園(Lambir National Park)原有7個犀鳥品種,但近年來由於周邊的土地被開發為油棕園坵,而使目前只留下了一個品種,其他6種已經不見蹤影了。
沙巴世界自然基金會(WWF-SABAH)的研究員朱乃迪(Junaidi Payne)認為伐木過的林地在熱帶具快速恢復力的生態環境中,許多樹木可以再生長,而各種野生物種還會回來。但是林地一旦轉變為單元種植的園坵後,則多數野生物種,就不再回來了。
曾在東加裡曼丹進行生態保育研究的荷蘭科學家美耶德(Erik Meijaard)同意即使是遭伐木破壞的森林(Degraded Forest),仍然具有重要的野生保育的功能。那就是說,我們可以接受一個程度的伐木,為社會帶來經濟好處,但必須容許一定部份的林地恢復活力,以保住 野生物多樣性。保育生態者認為只要目前婆羅洲的油棕熱可以降些溫,則其作為世界12大豐盛多樣化生物(Mega Biodiversity)的地位,仍然可以保得住。
野生品種對人類社會的貢獻,尚未完全獲得評估。目前已發現一些野生植物的醫藥的潛能,砂州政府已將之視為一個未來的經濟機會。我們也都知道,人類只是地球生命網中的一個環節,大量物種的消失,不但只是經濟機會的掉失,也會威脅人類社會的生存與文明。
台灣林業試驗所的金恆鑣說:「生態系內的物種如果逐一淪喪,有如航行中的飛機逐一脫落卯釘一樣,總有某一枚卯釘的鬆脫,會使飛機解體而墜落。」
在此面對全球經濟衰退之際,我國的油棕業政策,與其鼓勵高齡園坵翻新,不如停止開闢新的園坵!
东方名家 13/12/2008
Wednesday, October 14, 2009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