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乡溪语/黄孟祚】不论是亚齐、斯里兰卡、淡米尔南部海洋的村庄,还是新奥良海港,在缺少自然屏障的情况下,一旦面临海啸或飓风之类的天灾时,其祸害肯定惨重。
曾以密西西比河航运为题材的美国幽默作家马克土温在世时,这条世界最长的河流还没有遭受太多人为的改变(例如建大坝)。然而,周期性的洪水,已对下游的社区带来重大破还。其中以1927年的灾情最为严重。长久以来人们都在说,我们不能继续像往常一般地做法,可是事实却是,在灾害发生前我们不把它当作一回事。若在一个脆弱及缺乏自然缓冲机制地带,进行大规模发展和容许大量人群定居,则当天灾发生时,其社会破坏力必然随着发展的程度而增加。
过去四分之三世纪以来,密西西比河自上流的明尼苏达州到流入墨西哥海湾的整条河道,已成为水电及灌溉的经济利益,而截流建造近30座大坝和数千里的河提捏住了沙土,使河口三角洲中积地得不到补充。美国地质调查局指出,路易斯安娜州的沿海土地流失,每年平均高达25平方英里。温带海岸湿地如热带红树林和珊瑚礁一样,都具有自然的缓冲功能。若遭受破坏就会导致更大的灾害冲击。在20世纪中,墨西哥海湾的油井与化学工业的开发,把新奥尔良转变为美国南部最重要的海港之一,并成为一个50万人口的城市。这就是为何8月29日飓风卡特里娜的“光顾”会造成如此悲惨的局面,许多宝贵的生命因而牺牲。
英国《独立报》评论称,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对这场灾难感到意外与震惊。许多年来,专家都在警告,把一个城市建在海水平面之下,一块容许继续流失的河口湿地,其实就是在等待灾难发生。新奥尔良在下沉的地基上建造,简直是不智之举。然而,为了生意,人们可以失去理智,金钱与自然就此展开了相持的对抗。今天大家都已清楚谁是这场斗争的胜利者。
“世界观察”(Wordwatch)会长Christopher Flavin说,美国南部海湾的灾难成为一个警钟,并唤醒全球的决策者。他说:“如果人类世界继续目前的方式,大量地去改变自然生态,以及进一步的增加化石能源的消费,那么将来的世代就要面对一连串的灾祸,而卡特里娜的灾难就成了21世纪普遍性的生活特征。美国作为全球最富有的国家,也不能幸免对自然系统应有的尊重。Flavin称,卡特里娜无疑是世界前所未有最昂贵的气候灾害。
“世界观察”的一项研究评估认为,卡特里娜带来了至少四个长远的教训:
(一)人类社会应将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列为优先顺序,无节制的经济发展与破坏生态的政策,让许多社区陷入预料之外的脆弱抗灾情况中。随着这些地区的人口增加,人命与财物的损失也必更加严重。
(二)国家决策者当放弃短见的政策思考方式。美国因参与伊拉克战争,而减少保护湿地,以刺激经济成长,来支持战争费用,同时也减低国内灾难的防患经费。但飓风所造成的损失,已远超所省下的数目。经济分析指出,损失总数可能相等于美国四年来对阿富汗和伊拉克发动的两场战争的耗资总和或达三千亿美元。自然生态区如湿地和森林,对保全社区免受天灾之害有重要功能,如果不加以保护,灾难发生时,人命与财物都要蒙受重创,正如海啸与风灾所展示的后果。
(三)决策者必须重视气温变化与气候相关灾难之间的联系。虽然没有一个特别的风暴可直接与气温变化画上连线,但科学家认为,海水升温会加剧风暴的威力,热带海洋的温度在上世纪已上升了华氏2度。全球暖化的趋势,将令未来的情况更糟。
(四)寻找能源多样化的供应策略,急不容缓。替代石化的能源,尤其是可更新能源的开发与采用,乃全球的首要任务。
显然,“世界观察”的言论是针对全球的决策者。处在相对安全、无天灾区的马来西亚,如果认为以上教训与我们无关,那就错了。目前我国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并不乐观,大部分林地遭受伐木的破坏或转换为农业园丘,湿地与海岸的开发,已大幅度削弱生态的缓冲机制,水坝及其他的河道干扰活动,令许多沿河社区暴露在灾难的风险中。果若如一些最新的估测,暴风可能不久也会侵袭本区域,则我们也将与新奥尔良的贫民及亚齐的渔村,同样的脆弱和不堪一击
Friday, October 9, 2009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