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乡溪语/黄孟祚专栏】目前我们都已知道,化石能源会在不久的将来消耗殆尽。一般消费者除了期待可行的替代能源早日开发之外,一项立即可行的应对方案就是节能;这样也许可以缓和当前燃油短缺的危机,或对未来的世代更加公平和仁慈。
在全球面对燃油上涨的当儿,大家都意识到,在短期内可更新的能源恐怕尚未能普及,而石油仍然是人类社会强力依赖的能源。在此情况下,即便采用可更新的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和水力等,在生产有关机件及设备的过程中,还是需要燃耗化石能源。过去我们都认为当一种新产品普及时,其成本也自然会减低,包括代替能源产品。今天在石油涨声中,这种观点已受到挑战。
假如这项分析正确的话,那越早做足准备改变消耗能源的方式与习惯就越好,因为当情况进一步恶化时,可以减少应变的痛苦。今年六月汽油上涨前,我一口气将家里14盏白炽灯改为节能灯,总共花费马币400多元。这么一来,家庭的照明用电量可在不必降低生活素质的情况下,减少一半或三分之二。其实,这种做法未必是考量长远电费的节省,而只是表达关注能源短缺的日益恶化。
当然,我了解将那旧白灯废弃也同样对环境造成某些压力,尤其是如果有大量的家庭、办公室和工厂也跟进的话,那么浪费还是肯定的;因此,较好的方法可能是逐步淘汰非节能的灯饰。我想,这种措施还是强过每年一度在夏至当天关灯一小时的象征性举动。
六月上旬汽油涨价后,政府也许是为了安抚民心(或说保住选票),决定以现金补贴小油缸(马力两千公升以下,汽车和摩托车(政府后又宣布东马的马力三千以下的四驱车,也获得补贴)。若按市场价格效应的理论,那些每日添油少过66公升的车主,就会因津贴摆平了那多出的购油费,无需减少驾车。这对减低燃油消耗是无助的,而需求和供应失衡的问题还是要出现。
我们尚未调查那些领取马币625元的有车人士如何花这笔钱,当然,理论上会是花在汽油上,但也可能将这笔“横财”花在其他方面。我问刚领了补贴的女儿,她说,还没立刻花掉;我乘机向她建议说,倒不如将津贴的钱投资在有助环保的交通项目,例如买一辆自行车或一双运动鞋或滑轮鞋什么的。
朝野都没有长远方案
在公共交通系统尚未改善之前,燃油价格上涨显然对社会产生巨大冲击,尤其是中下层的人民;比如内陆原住民社群,彼等的水路及山路的交通问题会因燃油上涨而更加困难,而他们并没有获得政府合理的协助。遗憾的是,政府宣布津贴小油缸车主的同时,没有提出改善公共交通的方案,也没有透明地公布因减低燃油而省下的钱要花在什么地方。
的确,有意改变交通方式的人,也要因街道的设计不妥,而无法踩踏自行车,甚至有许多短距的路程对步行者来说也是不安全的。目前当局可做的应是改变街道的使用模式,例如为公共汽车开辟专用巷,也为步行者与自行车建造安全的通道。砂拉越内陆包括巴贡水坝徙置区内,还有许多儿童因付不起车费而失学。
也许我们对于大力提倡汽车工业的国阵政府只能付予较低的期望。如果说改善首都吉隆坡的公共交通和街道系统已不容易或须费巨资,那么其他城镇肯定仍有巨大的空间,可动用不多的经费把更好的公共交通系统建立起来。可是,人民联盟的领袖也只是口头应许说,一旦上台执政时,会恢复更多的燃油津贴,真有点令人感到失落。表面看来,这与国阵捞取选票的政治宣传没有两样,并没有提出一项令人信服的长远解决油荒的方案。
抗油涨价联盟(Protes)准备于七月六日在首都发动大规模的百万人抗议集会,巴生谷之外及内陆居民都希望是项诉求不只是停留在短期的津贴问题上,也要对长远的方案施加压力,包括加速开发替代能源和需求的管理策略。
Saturday, October 10, 2009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