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October 10, 2009

石油耗尽或是好事?

【犀乡溪语/黄孟祚专栏】朋友的女儿在莫斯科读大学,据说当地冬天时最低温可低至零下40度,但今年夏天时最高温却达32度,正负相差70度。东欧的保加利亚甚至至高达45度,令当地居民体验了前所未有的热浪。


新近的气侯事件正进一步证实了政府间气温变化委员会(IPCC)于二月所发表的暖化预测报告。世界气象组织的记录显示,今年首四个月的气温热度超过过去的任何时期,专家也估计热浪和大量雨水等极端气候事件必更加频密。

过去两、三个月,南亚的大雨致使愈千万人民流离失所、二千人死亡。中国东南部的洪涝影响1300多万人民,而西北部则面对严峻干旱;英国的豪雨乃自1766年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峰,造成6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专家咸认这些幅度与深皆逐年增加的灾害,确与气温变化有关。

目前灾难只是“预警”

世界气象组织报告称,五月恶劣的天气形成的海洋大浪,致使印度南部70个海岛屿受打击及被淹没;而两个月后,南美洲的乌拉圭和智利部份地区却降下前所未有的雪霜。进入了八月份,加勒比海与东亚的风暴已吹响,其威力和杀伤力若较以前更甚,也将不足为奇。世界气象局认为,这类型的气候灾害已不可避免,并可以肯定未来的情况会更恶化。环保组织已警告,目前所发生的只是个“预警”,好戏还在后头呢!

今天,我们都知道,气温变化绝大部分是人为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所致,而石油的燃烧是最大的原因。可是已经习惯于石油消耗的人类社会,并没有从气候灾害吸取教训。化石燃料储备虽在缩小,但消耗量仍不断上升。

美国国家石油理事会七月所发布的报告指出,全球石油与天然气现今已知的储备,在今后25年中,将不足应付需求。目前的情况是储备量每年下降3%,而需求则上升2%。有专家估测,甚至早于2015年(八年后)需求超过供应的现象就会尖锐化。做为油产国的我国也同样要面对供不应求的问题,即使是进口石油。

近年来全球节能的呼吁已越来越强,例如淘汰四驱车,禁用高耗能的灯光,以及绿色消费与能源效率的建筑等等,但这些声音并没有打动嗜油的富裕社会,尤其是产油国的人们,仍然没有丝毫的受迫感。

过度浪费电能更是罪不可赦

最近我国巴生谷的油站曾为安全理由,倡议缩短夜间的营业时间。首先,当然是驾车人士的反对,接着是国内贸工部的干预与警告(吊销执照),然后还有消费人协会的说话,以保护驾车的权益为主。

过去我总是支持消协的观点,但这次看来他们所维护的只是社会中一部分的人士。虽然我国中产阶级人数相当多,但在全球升温的大环境种,这种维权努力可说是稍嫌偏狭与短见,与世界许多公民社会提倡少驾车和无车日的意见似乎背道而驰。

50周年的国庆即将到来,当局鼓励商家与机构张灯结彩,让夜间大放光明,甚至要给这些“爱国”的行动以电费回扣。看来国人并不相信我国这片“能地”(Bolehland)有任何缺油之虑。如果说留台生黄明志改编国歌有违法律,当受必要惩罚的话,那么过度浪费电能制造温室气体的行为,则更是罪不可赦。遗憾的是,法律是偏向这些真正的罪行。

法西斯主义将在混乱中兴起?

石油短缺的问题不久后带给人类社会重大的打击,不单叫人驾不起车,许多工业会因而倒跨、市场将崩溃,继而兴起的是更激烈的石油资源争夺战争和贫穷社会的扩大,因为替代能源还不能完全取代石油。有人甚至预测,法西斯主义将再次在混乱中兴起。

然而,危机联合会(Crises Coalition Incorporate)却认为石油耗尽后,天空的二氧化碳才会开始减少,这或许是扭转地球升温趋势的唯一机会。这么看来,后石油时代的来临可让这个星球再度恢复生命活力,不过其过程可能是相当缓慢的,而气温气体的效应还会持续数十年至百年的时间。这即便是件好事,也不会让我们这一带或下一代得好处,但更往后的时代或可免受更加极端气候的劫数。

此观点显然含有些许乐观的成份,不过这种估测可能忽略了另一些升温的因素,例如煤的藏量仍然丰富,当石油短缺时,肯定会增加煤的使用。我们都知道煤与石油及天然气皆为化石碳元素,一旦从地下开采出来及燃烧后,就排放到大气层中。即使固回地面由植食所吸收,但一段时间后也还是会再度腐化或燃烧进入天空。除非将之注入地底,否则地表气体二氧化碳的浓度是不会下降的,目前科技修补方案仍未能有效地做到这一点。

看来,我们还没有乐观的理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